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三农思语⑧】柯炳生:农产品需求有哪些特殊性?

2017-09-01 柯炳生 重农评

柯炳生,教授。曾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农业大学校长。长期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,有关成果获国家决策部门重视和采纳,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做过农业问题的汇报讲解,受邀到国际农经大会做大会特邀报告等。


有关经济学家的经典段子,还有这样一个:你只要教会鹦鹉说“需求”与“供给”,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位经济学家。

其实,“需求”与“供给”的极端重要性,绝不仅仅是对经济学家。政府决策者和生产决策者,也同样迫切需要弄懂“需求”与“供给”。不弄清楚农产品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,政府决策者就会决策失误,生产决策者就会蒙受损失。

这里先讲需求。所有影响需求的那些通常因素,如价格和收入,都适用于农产品或食品。例如,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降价促销时,服装销售量大增,食品销售量也大增;农民进城务工后增加了收入,不仅会换更好的手机,也会吃更多的肉,喝更多的酒。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规律之外,农产品需求还有一些特殊规律。

首先是食品需求的刚性,也就是食品的需求弹性很小。例如,如果你的正常饭量是一碗米饭,那么,米饭从2元钱一碗降低到1元钱一碗,你也不会吃两碗;反之,米饭从2元钱一碗涨到4元钱一碗,你也不会只吃半碗。爱吃米饭的南方人,也不会因为这个月大米价格上涨了5毛钱,就改吃面食。你做菜放油,也不会因为食用油降价了,就多放点;或者涨价了,就少放点。等等。购物狂欢节促销多卖的服装,可能是真正的需求增加,因为,如果不降价,很多人当时不会买,过后也不会买;而当天多卖出的大米和食用油,并不是真正的需求增加,不过是购买时间的变化,把原本计划在后几个月买的东西,提前到那一天来买;或者,是增加了对某些商家产品的购买,而减少了对别的商家产品的购买。

第二是食品消费的持续性。俗话说,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。每天不光要吃大米白面,也要吃水果蔬菜,要吃肉禽蛋奶……大米白面可以按月甚至按年一次性购买,但水果蔬菜和肉禽蛋奶不行,保鲜困难,需要每天购买;即便有冰箱冰柜,也至少要按周购买。食品消费的这种持续性,或者叫不可间断性,对于市场供给和价格,关系重大。

第三是食品的可替代性。通常说来,主食的可替代性较低,副食类的可替代性较强,同类产品的可替代性更强。例如,不管冬天夏天 50 29578 50 15043 0 0 1105 0 0:00:26 0:00:13 0:00:13 2866无论价格高点低点,愿吃米饭的人总买大米,愿吃面食的人总是买面食或面粉;而在购买水果或蔬菜时,则会更注意价格标签,然后才决定是否放到购物车中(土豪当然除外)。人们通常多买旺季的蔬菜,少买淡季的蔬菜。这就是替代效应。同一种产品,不同品种或品牌之间的替代性就更强了。

以上这些,是食品需求的一般性规律。此外,对于不同的消费者个体来说,具体的食品消费结构特点,也各有不同。主要因素是两个:收入高低和个人偏好。

根据统计数据,在城镇人口中,收入最高端的10%的人口,每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超过1万元,而收入最低端的10%的人口,其相应数据仅为3300多元。这种两倍之大的货币支出差距,主要不是数量的差距,而是结构的不同,是食品消费品类和质量的不同。高收入人口的高支出,应该是高价和高附加值产品消费多的体现。高收入人群在进行食品购买时,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喜好,受价格影响要小得多。低收入人群则反之。这是因为,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别更大,将近7倍,远远大于食品支出的差别。上述高收入人口尽管食品支出额要高得多,但占其收入的比例只有16%,而低收入人口的食品支出额尽管少得多,但占收入比例却高达40%。顺便说一句,我觉得,判断高收入阶层,可用一个简易标准:如果每次在超市中购买食品时,都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,而不怎么在乎价格……那就是了。

近年来,食品消费需求也出现了若干新形态。例如,某知名网站,与辽宁的某个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签订了收购合约,按照每亩9999元的价格,收购水稻。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计价方式,按照面积而不是重量。实际上,这是大米的定制生产,包含着一些特殊的生产要求。那个基地的水稻生产,是参照有机农业的生产规程,每亩的大米产量较低,在300-400斤。折算起来,每斤大米的价格为25-30元。这样的定制生产是完全可追溯的,可追溯到具体的地块。有的还在地块上安装监视装置,购买者可以通过网络,实时观察水稻长势和田间作业。假期的时候,还可以带着孩子到现场考察体验农耕文化。这样的方式,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综合性需求,包括口味、安全性、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需求。这也是一种新兴的食品需求行为,主要也是高收入阶层的,是小众需求。

个人偏好的作用也很大。影响个人偏好的因素太多了,包括地域、性别、年龄、职业、文化(民族、宗教)、心理(从众性,如喝咖啡)、生理(如糖尿病患者)等等。

以上这些农产品需求的特殊性,孤立地看,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。但是,与生产供给方面的特殊性对照起来看,就会发现有大问题了:两者常常对不上。对不上的直接后果,就是市场价格波动。


内容来源:农民日报

本期编辑:农文刀

特别声明:欢迎个人转载,其他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自“重农评”微信公众号,谢谢合作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